发布时间:
编者按 7月21日起,广东高院推出“直面‘两难’院长谈”系列访谈,邀全省中院院长直面痛点困境,分享融入综治中心建设、推进前端化解、做实实质解纷的创新实践,为提升审判质效、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贡献广东法院智慧。 本期推出的是:汕尾中院党组书记、院长陈光昶访谈《严格公正司法 强化实质解纷 以九分落实提质效促发展护稳定》。 公正司法 “三向发力”助力提升审判质效 关键词:如我在诉、问题导向、阅核制 问:作为海陆丰革命老区,面对省委赋予汕尾“西承东联桥头堡、东海岸重要支点”全新发展定位,汕尾法院如何严格公正司法、做实主责主业,交出一份审判工作提质增效“合格答卷”? 陈光昶:依法高效审理好案件,是审判工作的根本,案件实现了实体和程序公正,矛盾风险自然降低甚至清除,实质解纷才有坚定基础。我们主要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理念先行做实公正司法。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审判工作的意见》和全国大法官研讨班精神,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司法为民,将“如我在访”“如我在诉”“如我在执”理念贯彻立审执全过程,着力在规范案件办理、加强法官接访、深化业务学习、严抓案件评查与问题复盘等环节下功夫,奋力做实实体公正、程序正义、司法公开、裁判说理,让公平正义更加可感可及。面对今年上半年收案增幅、结案增幅同比分别增加47.26%和33.70%的态势,汕尾法院91.25%的一审案件服判息诉,上诉率、案件比连续两年低于全省均值,案件“质效双优”成果显著。 二是刀刃向内破除“痛点”“堵点”。汕尾“西承东联桥头堡、东海岸重要支点”全新发展定位赋予了法院新使命新任务,这也对我们法官的能力素质、责任担当、风险隐患和危机意识等提出新的挑战。为此,我们坚持问题导向,“管案”与“管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结合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年初部署开展了干部作风建设专项提升行动,重点向“不愿为、不善为、慢作为、假作为、乱作为”等“五不为”问题开刀,着力纠治“懒、庸、拖、浮、乱”等作风顽疾,大力培树“勤、闯、快、实、严”新风尚。同时配套制定《发挥督察职能提升群众满意度实施方案》《提升政法工作满意度培训工作方案》,正在制定汕尾法院《队伍能力素质三年提升行动计划》《审判质效三年提升行动计划》,努力以久久为功之力攻坚克难、推动发展。 三是创新机制赋能提质增效。我们坚持以阅核制为抓手提升办案质效,创新构建以“个案监管强化类案管控”的监管模式。激发阅核主体“头雁效应”。发挥院庭长示范引领作用,从年初开始定基数、明类型、强通报,确保院庭长带头办案、审理大案要案常态化。以“头雁效应”激发“群雁活力”,有力地激发了干警“多办案、快办案、办好案”的积极性。压实阅核工作“责任链条”。以“审判委员会-业务庭-审判管理部门”三级抓审判管理,进一步细化实化院庭长、审判长、合议庭、独任法官的权责清单和履职指引,合理设置阅核权限和流程,确保权责明晰、全程留痕。释放阅核活力“攻坚清积”。实施一案一表,破解审限管理不规范、委托鉴定跟进不及时等五方面难题,避免案件“边清边积”。强化阅核工作“数据指引”。健全完善审执态势分析和智能化监管机制,锚定省法院“一降两升三优化”评价目标体系3.0各项指标,充分发挥数据指标“体检表”和“指挥棒”作用,依托数据会商、质效通报、审限预警等,推动全市法院审判质效指标8个位居全省前10,11个优于全省均值,11个同比实现进步。 联动解纷 “四措并举”实质化解矛盾纠纷 关键词:联动解纷、前端治理、数智赋能、全域普法 问:汕尾法院在融入综治中心过程中,采取了哪些创新举措,能否结合实际案例谈一谈如何通过这些举措交出一份矛盾纠纷实质化解“合格答卷”? 陈光昶:汕尾法院主要通过机制共建、数据共享、矛盾共治,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实质化解,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司法新动能。 一是协同联动,打造“一站式”解纷枢纽。与综治中心建立派驻机制,我们选派一批政治素质高、群众工作能力强、业务能力突出的干警常驻综治中心,与公安、司法、信访、人社等部门联合成立“诉调对接工作室”,形成“纠纷预警—分流调解—司法确认”联动机制,推动矛盾纠纷先行调解。今年以来,通过综治中心联动化解纠纷172件,其中调解成功137件,成功率79.65%。 二是关口前移,做实“源头式”前端治理。与综治中心、网格员信息共享,利用综治中心“粤平安”平台和网格员线上线下双渠道排查、受理的各类事项,前移关口、接“诉”即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防止激化升级。比如,陆河法院把10名员额法官分成10个联调小组,并挂驻陆河县8个乡镇、一个高新区、一个道路交通事故巡回法庭,由联调小组与每个镇的综治中心衔接排查、联动调解。今年以来,通过现场联调、指导调解等方式成功化解邻里纠纷、赡养矛盾等案件63宗。 三是数智赋能,构建“立体式”服务体系。在综治中心大力推广诉讼服务网、调解平台等,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引导人民群众自助进行网上立案、网上缴费、网上调解等,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诉讼服务模式落地落细。同时借助司法大数据分析预警纠纷态势,及时通报综治中心,推动有关问题及时解决。比如,城区法院通过数据分析,针对汕尾城区物业管理纠纷案件激增的态势向城区综治中心发出风险提示,推动城区住建局、行业协会联合开展专项整治,使物业管理纠纷收案量同比下降30%。 四是法治宣传,织密“全域式”普法网络。加强以案释法,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示范引领作用,选取社会影响较大、群众普遍关注的案件,以综治中心为阵地,联合多部门开展“法治大讲堂”等活动,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累计覆盖群众6万余人次。比如,陆河法院针对非法金融违法犯罪活动高发的态势,将典型案例制作成普法短视频,通过综治中心电子屏、综治中心社区工作群等进行推送,助力辖区非法金融违法犯罪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15%。 服务大局 “四轮驱动”护航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重拳维稳、司法保障、司法为民 问:汕尾法院如何用好公正司法、实质解纷成果,交出一份高效服务中心大局“合格答卷”? 陈光昶:汕尾法院坚持政治机关定位,认真履行新时代审判工作职能,努力将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筑牢“平安基石”,重拳维稳守护万家灯火。安全是发展的基础,稳定是强盛的前提。我们聚焦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常态化扫黑除恶,加大力度“打财断血”,持续摧毁黑恶犯罪经济基础。始终保持惩治毒品犯罪高压态势,一审毒品犯罪案件重刑率连续8年保持在30%左右。同时,注重治罪与治理,对毒品审判发现的社会治理问题提出的工作建议连续两年得到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坚持依法严惩危害社会公共安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挑战社会秩序和底线的恶性犯罪。 二是聚焦“产业兴市”,精准高效提供司法保障。结合汕尾发展“3+2”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构建“5+N”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现状,我们聚焦企业发展实际需求,出台司法服务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等四份规范性文件,为产业发展注入法治动能。支持汕尾特色产业做大做强,灵活运用财产保全、查封冻结、调解和解等多种手段,妥善审结涉汽车、电子信息、特色农业等现代化企业案件。比如,审结的陆丰某种畜公司租赁合同案,法院“活封”9600头生猪解开了租赁纠纷“死扣”,案件实现“双赢”,该案也入选省法院服务保障“百千万工程”典型案例。 三是擦亮“金色名片”,刚柔并济优化营商环境。汕尾今年上半年GDP增速位居全省第二,在经济快速增长背景下,买卖合同、民间借贷、著作权侵权纠纷等案事件增幅较大。为此,汕尾中院制定《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十项举措》;扎实开展规范涉企执法司法专项行动,推动解决纠纷、企业破产等七项指标同比实现进步。同时,优化营商环境不仅需要宏观政策的制定,更需要在微观方面,于每一次具体的法律程序执行、在每一个案件的处理中,让公平、透明、可预期成为可触及的现实。我们严格落实国企民企平等保护原则,严防以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严格公正审结涉公司、证券、合同等民商事纠纷案件。 四是兜牢“民生底线”,司法为民化解急难愁盼。高质量发展的最终落点,始终是民生的温度。一方面,我们用心用情办好百姓“身边案”。注重加强对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全面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打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犯罪。海丰法院审理的翁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对欠薪数额、人数相对较少,未造成严重后果,且在公诉前付清劳动报酬的行为人依法免予刑事处罚,该案入选最高法院、人社部联合发布的五起依法惩治恶意欠薪犯罪典型案例之一。同时,加强对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保护,适时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人身安全保护令以及加强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保障专题司法建议。另一方面,我们坚持不懈破解执行难。用好用足交叉执行、强制执行、善意文明执行、执破融合等多种执行举措,促推形成强大执行合力。汕尾中院针对重点民生项目“某村民公寓”一案,依托综合治理执行难机制,充分考量执行的“能”与“不能”,先后组织干警上百次进场清点货物、协调解决分歧,最终较好地执结了这起在当地有较大影响力的案件,对推进公寓建设起到促推作用。今年以来,执行质效总体呈现上升态势,案款平均发放率、发放时间优于全省均值,超期未发案款、超期未认领不明款实现“双清零”。 来源: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上一篇:
下一篇: